|
|
|
|
2024-05-28 第06版:粮食经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村里来了“烘干车” |
|
|
|
|
|
|
□汪彤5月24日上午10时30分,湖北省十堰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一处院落内,机器轰鸣,麦香四溢。 刚刚收割的麦粒在运粮车上堆成金色“小山”。一条长长的传送带,把它们送进移动粮食烘干机的谷仓里。 “这是我们今年首次试用的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底部安装着大大的轮子,俨然一辆‘烘干车’。哪里需要烘干作业,机器就开到哪里,非常方便。”郧西县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相和说。 麦黄最怕“烂场雨”。粮食产地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措施。近年来,十堰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科学布局一批粮食烘干中心的同时,积极引进适合山区的小型、移动式小型粮食烘干成套设备,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 今年4月,王相和与同事在武汉参加第十八届中部农牧业机械展览会暨农机团购节时,了解到荆门市一家农机企业研发出移动式小型粮食烘干成套设备。双方迅速对接,约定5月初把机器运到郧西试用。 烘干现场,首次“尝鲜”的关帝庙村种粮大户王顺美十分感慨:“夏收时间紧、任务重。山区田块分散,大晒场少。”往年此时,他总是一边盯着机收,一边运粮到烘干中心,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今年有了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家门口就把粮食烘干入库了。”截至目前,十堰市已完成机收小麦34万亩,小麦机收率达83.4%。目前,全市14处粮食烘干中心正加足马力作业,确保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夯实基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