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07 第02版: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广西:多措并举“三品”提升成效明显 |
|
作者:记者赵瑞华通讯员颜树迅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458 |
|
|
|
|
|
|
本报讯(记者赵瑞华通讯员颜树迅)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为契机,以“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为抓手,围绕“品种先行、品质保障、品牌引领”做文章、下功夫,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双轮驱动,将“三品”提升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成效明显。 广西生态环境优越,历来是华南重要的籼稻产区,生产的优质稻米具有“米粒细长、饭味香醇、口感柔软”等显著特点,种植优质稻得天独厚。 围绕抓好品种提升,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鼓励粮油企业和科研单位、种业公司等合作,集中技术力量,在原有的优质种子资源条件下进一步研发、培育新优品种。广西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自治区农科院水稻所共同成立广西香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上,广西自主 选育的杂交籼稻品种“色香优粉丝”“更香优10号”“更香优糖丝英”和“桂玉美香”4个水稻品种荣获籼稻组金奖,数量居全国第一。此外,广西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自主研发的“粮发香丝”“广粮香2号”等品种成为全区主打优质稻种。 为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用粮企业种植优质高产稻谷品种,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根据广西种子协会推荐的优质稻种植品种以及用粮企业品种需求调查意向,结合各粮食产区的种植习惯,制定优质稻品种推广种植方案,并深入优质稻收购订单县进行优质稻品种推广活动,组织当地粮食企业、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开展现场宣传和种植技术指导,向部分稻谷生产者免费发放稻种,以点带面,推广优质稻品种种植。 围绕强化品质保障,先后制定颁布实施《广西好粮油广西香米》《广西好粮油广西香 米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广西好粮油稻谷》《广西好粮油糯米》等4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广西优质稻米缺乏高质量标准的空白。全区累计投入超3亿元,扎实推进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建设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形成以自治区级机构为重点、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覆盖全区60%以上市县。 围绕提升品牌影响,推动构建“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粮油品牌体系,加快培育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力,“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荣获第十届、第十三届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满田乐”大米获得中国十佳粮油优质特色产品,宾阳“古辣香米”、贵港“东津细米”和“上林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河池南丹巴平米荣获“2018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今年上半年,“广西香米”旗舰店落户南宁的同时,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快推进“广西香米”进机关进社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结合,不断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树立“壮美广西、生态好米、广西香米”的整体形象,推动生态好米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2023年广西全区推广优质稻种植面积2400多万亩,占稻谷种植面积的90%以上,比2022年的2382万亩增长18万亩,优质稻谷年产量超900万吨。相较种植普通稻,优质稻种植户每亩平均增加收入200多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下一步,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继续加大优质稻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打造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加快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争创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深化产销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持续以“三品”提升夯实广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