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9-10
2024-09-10 第08版:米面食品 【字体】大 |默认 |

情牵两地 拉面连心 走进青海籍马师傅们的成都生活

作者: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2333
□王凡李铭枫    
   “欢迎光临斌韵青海牛肉面!”走进店中,撒油、和面、揉搓、烹煮……拉面师傅“手脚齐舞”,只需倒上一壶热茶,稍等片刻,青海牛肉面便出现在了桌前,葱花点缀,白段如绸,用筷子夹起一根细长的面条,一头牵着化隆,另一头则连着成都。
    
一碗面,拉出家乡情
    “最近成都可太热了……您的孩子上学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每逢周五晚上,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拉面师傅们总会聚在一起,摆上点心,绕圈而坐,畅谈着各自的“诗和远方”。
    化隆“拉面人”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在福建厦门开设的第一家拉面店,而今天介绍的两位马师傅,正是来自青海化隆的两位同乡,化隆拉面的第二、三代传人。
    马艾海买子的成都拉面故事,始于2011年。
    “刚出来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回忆起当年的闯荡经历,马艾海买子有些感慨,环境的变化、语言的不通,让身为少数民族的他有些无所适从。“好在成都是一个十分包容的城市,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附近的民众都会热情帮助我。”时光流逝,经过十余年的打拼,马艾海买子的拉面事业早已在成都生根发芽。目前,他经营着两家店铺,年收入30万元。
    马艾海买子的老家化隆县,是拉面产业大     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至2020年,当地政府推行“带薪在岗”方式,鼓励更多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走出去”开办拉面店,马艾海买子的店正是其中的一个点位。
    大树底下好乘凉,安定下来的马艾海买子为了帮助乡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一部分人来到他店里打工。“政府补助一点,工资补贴一点,来店打工的人挣到了钱,学到了技术和经营经验,再自己开店。”据了解,目前由他带出并成功开店的乡亲已有13人。“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马艾海买子笑道。
    马艾海买子的例子并不特有,而是化隆“拉面人”独有的浪漫,“亲帮亲、邻帮邻”的精神一代传一代,一地接一地,化隆人的拉面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经过30年的发展,青海化隆人已在全国280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在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开设拉面店100余家。据马学军介绍,目前仅在成都开设的“化隆拉面店”已接近4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为了支持这一群体,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早在20年前就在全国各地相继派驻了服务拉面人的办事处,2023年又成立了拉面协会,马学军正是协会的副会长。
    今年36岁的马学军自2009年来到成都,目前在成都市天府公馆等地已拥有4家拉面连锁店,年收入约40万元。在经营生意之余,马学军经常帮助周围的老乡,以助其更好地融入成都这座城市。
    “这边的老乡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跟我们反映,我们也会竭尽全力为其提供帮助。”马学军说。今年1月,在协会的协助下,中国农业银行     化隆回族自治县支行专程来到成都,为近40家拉面店提供了约1000万元的低息贷款。同时,协会也积极帮助解决孩子们上学的难题,为他们讲解政策,积极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除了做好生意以外,教育也是来蓉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注重点。老一辈的化隆拉面师傅深谙文化的重要性,自己吃过了苦,便希望下一代活得更好。“在我们当地,考上大学但上不起的孩子也有很多。”除了自己的孩子,马艾海买子与马学军等在成都打拼的化隆人每年都会给家乡的困难大学生捐款。
    “能帮一点是一点。”两位马师傅的嘴边时常挂着这句话。在他们的眼里,一碗面条,是远方的呼唤、是文化的传承、是同袍的互勉,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一碗面,牵起民族心
    “我们的用料、选材、制作都有严格的标准。”马艾海买子介绍,面中使用的牛肉,从哪儿来,谁宰、配送到哪个地方……都要清楚地掌握。“为的就是让当地      的人们吃上一口美味、放心的拉面。”到成都的马学军,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悉心帮助,而他也从未忘记这些帮助,时刻想着如何回馈。在新店开业后的3天内,马学军热情地招待社区环卫工人前往店内享用免费拉面。“当地社区的人民认可我,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也都会帮助我,因此我也要真心地对待他们。”在马艾海买子和马学军看来,成都这座城市,治安环境好,充满活力,包容性强,让人有家的感觉。“我们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里,在这里很开心。”马艾海买子笑道。在用心经营一家人的生活之余,他们经常约上几名好友,到附近的商圈散步、打台球,享受这座城市的悠闲与美好。
    除了拉面师傅本人,他们的孩子也在 成都茁壮成长。今年,马艾海买子的儿子马健参加了成都市民宗局组织的“同运动·一家亲”川、藏、疆、青四省各族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回来后,孩子说玩得可开心了。”马艾海买子拿出儿子获得的荣誉证书,“看看,还得奖了!”马学军5个孩子中,老大、老三、老四均在成都上学。“我们以前出来打拼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我自己也只有小学文化。但现在我意识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马学军补充道,在成都开店,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也能使他们与这边更好地交融在一起。
    “今年我们俩一个到成都13年、一个15年,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两位马师傅都认为,成都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因此,当这个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马艾海买子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川西附近的一个地区发生了山体滑坡。”听到消息,两位马师傅迅速召集各位老乡,带上泡面和水,驱车穿越崎岖的山路,直奔灾区。到达现场后,马艾海买子与马学军一同下厨劳作,将一碗碗热腾腾的面条送到每个需要的人手中。“当时没有想太多,我们只是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为救灾尽一份绵薄之力。”一碗热气腾腾、油香四溢的拉面,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各民族在成都扎根、成长、回馈社会的生动写照。如今,马艾海买子与马学军的生意已在成都生根发芽,并越做越好。今后,他们还将继续留在成都,和化隆老乡闯出更广的天地,与成都居民建立更深的情谊。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