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4
2025-05-24 第02版:视野 【字体】大 |默认 |

走进大理感受“云粮·洱海留香”里的稻味乡愁

作者: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947
□本报记者朱振华    
    绿水青山,洱海留香。4年前,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大理湾桥镇古生村成立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洱海流域水稻绿色有机种植项目,探索“水稻+”模式,用绿色和有机种植方式种植具有地标性的云南高原特色有机大米“云粮·洱海留香”高原软香米。
    “洱海留香”为保护洱海而生,留住美好乡愁。如今,4年过去了,让我们走进大理,感受稻香里的乡愁。
    据了解,“洱海留香”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历经20多年培育出的成果。研究所充分利用云南作为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和全球野生稻聚集区的稻种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立体生态气候条件,采用杂交、回交和多性状聚合的方式,创制了2000多份优质香米、香软米新种质和骨干亲本。再结合“产量、品质、香味、适应性、抗病性、耐冷性”6个特性,以及异地穿梭育种技术,最终选育而出。该品种直链淀粉含量5.89%、糊化温度7.0级、胶稠度91mm,蛋白质含量高达7.6%。
    在种植过程中,云粮集团坚持“向良田要粮”“靠科技增粮”,积极探索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绿色植保新技术,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绿色生态优化模式,得到了大理州政府的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为“洱海留香”种植基地量身定制田间栽培技术方案,采用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治模式,保障了“洱海留香”品种的绿色属性。
    同时,种植基地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探索出多种绿色农业种植模式,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成为大理市规模最大的有机水稻生产种植基地。
    基于云粮集团数字技术应用与集成系统平台,“洱海留香”绿色有机种植基地采用数字化管理,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态势、病虫害趋势,农田巡护,收集大田数据,制定合理的中耕管护方案,预警潜在的环境风险,从而为水稻生长提供最优条件。
    在加工环节,云粮集团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通过低温烘干工艺最大限度确保稻谷品质,改造低温仓库有效保证生产出的大米拥有最优质的存储条件。从种到储,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确保每一粒大米符合“洱海留香”的高标准品质要求。
    用“洱海留香”大米烹饪出的乳扇饱饭、鹅油留香拌饭、洱海留香坚果米露等美食,更是为消费者带来了别样的美味体验。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